• <table id="g0eg6"></table>
    <option id="g0eg6"></option>
    <bdo id="g0eg6"></bdo>
    <noscript id="g0eg6"><noscript id="g0eg6"></noscript></noscript>
  • <td id="g0eg6"><option id="g0eg6"></option></td>
  • ?
    郵箱登陸 cqcsic.com 忘記密碼?幫助 網站地圖
     站內導航
    下屬企業|Affiliated enterprises

    客服在線CUSTOMS

    TEL:023-67669009

    023-67669010

    點擊這里給我發送消息

     

    成員動態

    您現在所在位置: 主頁 > 新聞中心 > 成員動態 >

    中國海裝:風電未來不言而馭

    10月17日-19日,經過十年培育與積累,2018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展會期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以“風電未來,不言而馭”為主題精彩亮相,與諸多風電企業、專家學者、技術精英匯集一堂共話風電、展望未來,并推陳出新、展示創新發展成果。

     
     
     

    全新機型亮相  設計、型式雙獲認證

     

    本次展會,中國海裝隆重推出了全新機型:海上H152-6.2MW風電機組,陸上H136-2.2MW風電機組、H160-3.2MW風電機組。

     

    海上方面,H152-6.2MW風電機組是中國海裝在現有5MW+平臺批量驗證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布局和智能風場大數據分析,開發的一款6MW級中壓發電系統的產品。該機組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好、抗臺風,非常適宜福建、廣東等東南海上風電場。經測試,H152-6.2MW風電機組為滿足目前市場需要的最優產品,其在一類風區同等風況下較5MW級風電機組將提升13%的發電量。

    陸上方面,針對超低風區,中國海裝在成熟的2MW平臺基礎上,結合3.XMW平臺的先進技術推出了H136-2.2MW風電機組。該機型比目前主流的葉輪直徑131米的低風速機組表現更佳,在年平均風速4.8m/s的極低風速下,年滿發小時數就可超過2000;而在年平均風速6.5m/s條件下,年滿發小時數可超過3400,是符合目前分散式開發和競價上網項目需求的最佳機型。

     

    此外,依托3.XMW平臺,中國海裝推出了H160-3.2MW風電機組。該機組是針對中東南部低風速區域定制化設計的一款大功率低風速機型,在單機容量邁入3MW大關的同時,單位千瓦掃風面積達到驚人的6.28㎡/kW,相比目前主流的H131-2.2MW低風速機型仍略勝一籌。

     

    17日上午,中國海裝展臺舉行了“H152-6.2MW機組設計認證”和“H136-2.2MW機組型式認證”頒證儀式。

    中國海裝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滿昌出席儀式并致辭,中國海裝副總經理何利志、湯文兵、肖帥、黃衛民、張曉陽,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梅、實驗認證認可中心主任楊湘江等領導參加頒證儀式。

    “H152-6.2MW機組設計認證證書和H136-2.2MW機組型式認證證書,不僅是對中國海裝研發能力的認可,也激勵著中國海裝為不斷提高研發技術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服務而不懈努力。”中國海裝董事長王滿昌在致辭中說道。

     
     
     

    風電未來     不言而馭

     

    在為期3天的展會期間,中國海裝展臺吸引了諸多人士的目光。展廳巧妙將航母與風電進行了結合,這一設計更是作為影像被記錄在眾多觀展者的手機中。

    本次展會,中國海裝攜七家成員單位共同參展,展現了中船重工全產業+軍工企業+龍頭供應商的全壽命周期服務鏈。

    經過十余載潛心發展,中船重工擁有了最完備的自主研發、設計、制造風電裝備產業鏈,打造了包括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控制系統等核心關重零部件的全產業鏈。

     

    在中船重工的戰略指引下,中國海裝已構筑起包含風資源評估、風場開發、風機研發設計、整機生產交付、安裝運維的整個風電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產業鏈,跳出整機生產的框架結構,將風電產業鏈定義為以整體風場經營服務為產品的全新概念。

     

    在中國海裝展臺,有一塊特殊的屏幕,研究人員通過實時篩查數據等方式進行現場模擬風電場選址。這一平臺便是中國海裝與國家氣候中心合作開發完成的LiGa平臺。
     

    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平臺,LiGa平臺擁有強大的數據洞察能力。目前,平臺已形成前期風資源、實時監視、產品分析、后評估及決策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產品架構,擁有集風場投資運營、運行維護及產品優化為一體思考的智慧大腦,能針對出現的問題通過“兩步驟”輕松制定專項最優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針對低風速、高切變地區,中國海裝在展廳陸上板塊推出了120-160米鋼混高塔筒產品。該產品完美解決了傳統鋼質塔筒和全混塔筒,在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等多方面的問題。目前,在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滑縣,采用中國海裝120米輪轂高度鋼混塔筒的機組運行狀況良好,為業主帶來了更好的發電量收益。

     

    對于未來模式的探索,中國海裝也在本次展會進行了分享。在分散式整體解決方案的定制化方面,除了已掌握從風場選址到風機運維、監控后評估等五項核心技術外,中國海裝還致力對金融服務的突破和創新:目前中船重工擁有產業發展基金、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等融資平臺,并與眾多銀行等機構保持長期戰略合作,具備強大的融資服務能力,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思想碰撞     聆聽海裝聲音

     

    展會期間,針對風電市場、風電平價、機組大型化、智慧風場、風電技術等話題,中國海裝積極與諸多風電企業、專家學者、技術精英進行了及交流探討,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

     

    隨著風電平價時代即將來臨,中國海裝副總經理肖帥與其他風電整機企業就“中國海上風電大規模開發探討”為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針對海上風電,肖帥提出了幾點看法。首先,他認為需要做到可靠性。中國海裝從2009年開始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2011年進入海上樣機階段并對此不斷完善,目前已實現了海上可靠性的批量驗證。

     

    其次,他提出海上風電機組應具備適應性。由于國內外海上風資源情況的不同,直接引進國外機型是行不通的。針對中國海上風電的實際情況,中國海裝自主研發了5MW海上風電機組。目前在如東運行的H171-5MW風電機組已運行近一年時間,在年平均風速約7.3m/s的風速條件下,年等效滿發小時數超過3800,是完全適合長江以北沿海地區的風電產品。

     

    再次,肖帥提出海上風電運維市場應引起行業的關注。目前有關海上運維還有一些問題未完全解決,如目前海上遠距離(10公里左右)進行測試等還比較困難。

     

    最后,肖帥呼吁海上風電電價不要下降太快,否則可能會加大海上風電開發的風險性,不利于海上風電的健康發展。

     

    在平價上網問題方面,肖帥認為,針對平價上網時代來臨,開發商和整機商應建立緊密而創新的合作模式,同時對風電項目的各階段進行定制化設計,如風場定制化設計、降成本的定制化設計等,最后通過智慧風機、智慧風場的探索和升級為平價上網做好扎實的基礎準備。

     

    此外,展會期間,中國海裝就《高塔筒整體解決方案關鍵技術研究》、《大型海上風電裝備技術及應用》、《風電機組雷擊接閃概率關鍵技術研究》、《海上機組抗臺風設計》、《數據驅動運維服務》、《AI+大數據助力智慧風場》為主題進行了現場技術演講。

     
     
     

    十年耕耘    一朝亮劍

     

    展會前夕,中國海裝潛心耕耘的海上風電領域傳來捷報:

     

    根據中國海裝海上工程運維中心傳回的最新數據顯示:運行近一年中,江蘇如東八仙角項目20臺5MW風電機組可利用率超過98%,年滿發小時數達3191。其中H171-5MW批量運行可利用率達99%,在平均風速7.3m/s的江蘇如東三類海上風電場,年滿發小時數超過3800,創紀錄。

     

    作為國內首個批量5MW海上風電機組運行的項目,中國海裝用穩定運行的數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這份答卷將對增強行業信心、推動中國海上風電穩步前進產生積極影響。

     

    正如本屆風能展的主題——“迎接平價新時代,拓展發展新空間”,在中國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風電行業肩負著使命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如何建立多元供應體系、實現平價上網、拓展新模式,中國海裝將與風同仁一道,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堅信:“風電未來,不言而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