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出口項目往往工期緊,作為總設計師,她總是自覺加班出方案,為其他設計人員展開后續設計、試制及批量生產贏得寶貴時間。開發前期,她經常每天只有3-5個小時的睡眠,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出差奔波是家常便飯。她工作精益求精,總是把方便制造、利于成本控制作為不懈追求的目標。她與年輕人一起摸爬滾打,在實踐中言傳身教,從專業和人格上感染年輕人,迅速培養、鍛煉了一支重慶本土軌道車輛研發隊伍。實現了重慶軌道車輛自主研發出口從無到有、不斷擴大市場的良好局面,為“重慶制造”走出國門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我國國防建設和鐵路事業的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各級各部門授予的殊榮。
在談及今后時,付玲說:“我就是搞車輛設計的,把我們在鐵路車輛的創新,譬如說原始創新、基礎性創新,這是我們在鐵路軌道車輛方面最重要的一塊,要把它做的更深入、更廣泛。”
“從鐵路車輛研究角度,我非常關注今后公司的發展戰略,能夠取得更多車輛設計權是公司在國內國際鐵路貨車市場上更有競爭力。這樣一種戰略怎么實施好,是對我們技術研究工作者提出的很高的要求。”她說。
富有前瞻性的話語無不透出她作為一名技術研究人員對公司在鐵路行業的今后發展所變現出來的信心和堅持。路在腳下延伸,事業在追求中升華,付玲以她的執著和熱忱,贏得了全體職工的尊重和信賴,這種信賴又鞭策她在軌道車輛技術領域不斷攀升,她的目光已經鎖定更廣闊更新型的車輛的開發與設計中,一次新的征程正在等待她去跨越,一個新的記錄正在等她去改寫,一頁新的篇章正在等她去翻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