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0eg6"></table>
    <option id="g0eg6"></option>
    <bdo id="g0eg6"></bdo>
    <noscript id="g0eg6"><noscript id="g0eg6"></noscript></noscript>
  • <td id="g0eg6"><option id="g0eg6"></option></td>
  • ?
    郵箱登陸 cqcsic.com 忘記密碼?幫助 網站地圖
     站內導航
    下屬企業|Affiliated enterprises

    客服在線CUSTOMS

    TEL:023-67669009

    023-67669010

    點擊這里給我發送消息

     

    從勞務工里走出來的“勞?!?/h2>

    您現在所在位置: 主頁 > 先進楷模 >
            ——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勞動模范、清平機械磨工組組長蔣孝春
     
            一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勞動模范”的榮譽證書,承載了一名70后勞務工不懈努力的青春夢想。這個榮譽的主人,就是清平機械連江公司磨工組組長、數控車床現場技術指導員蔣孝春。
            “進入公司以來,我的每一次成長、進步都凝聚著企業對我的培養和領導的關懷,是公司落實以人為本、人才強企的理念,打破用工身份限制,讓我鼓起奮進的勇氣;是企業開展崗位培訓、技術比武,給我搭建起展現自我的平臺,激勵著我在人生的跑道上不懈奮斗……”這是蔣孝春榮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后,對自己平凡而動人的成長經歷的總結。
    作為一名一線操作工人、基層共產黨員,蔣孝春一心一意練技術、默默耕耘做奉獻,他誠實勞動、踏實做人,從勞務工成長為公司的業務能手、生產技術骨干。2008年至2012年期間,先后被清平機械公司評為優秀勞務工、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刻苦鉆研成骨干
            1997年,21歲的農村小伙蔣孝春進入銀平公司從事磨工加工工作,成為一名臨時工。當時除了分管銀平公司的老王師傅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技師以外,技能工人寥寥無幾,招募的臨時工大都沒有什么機加工基礎,主要靠師帶徒的模式傳授機加知識,但不服輸的蔣孝春卻相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老王師傅的推薦下,蔣孝春買了一大堆磨工、機械加工基礎知識的書籍,利用晚上和午飯后的休息時間埋頭苦學,在自學自悟的同時,他還虛心向老王師傅請教,仔細揣摩學到的知識,并學以致用,很快他就摸出了門道,從眾多臨時工中脫穎而出,成為磨工的行家里手。2004年,銀平公司解散,蔣孝春作為為數不多的業務骨干被留下并進入萬州分廠(現連江公司)工作,成為一名勞務派遣工。在這里,蔣孝春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成長,很快升任磨工組組長。
    自學成才挑大梁
            隨著產品結構的調整,連江公司車工操作人員十分緊缺,因地處山溝,一些有工作經驗的技能操作人員不愿進來,而本地臨時工的技能水平普遍較低,無法滿足加工需求。蔣孝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向領導毛遂自薦,申請調到車工崗位。有人勸他隔行如隔山,不要費力不討好,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憑著多年的磨工基礎和一股不服輸的勁,他很快掌握了車工加工技術,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實踐經驗傳授給其他人,使連江公司的車工技能隊伍日益成熟。因表現突出,2008年蔣孝春被評為優秀勞務工,并轉為合同工。
            此后,他始終懷著一份感恩之心。2010年,公司將5VL部分產品轉移到連江公司封閉式加工,需要在數控車床上試制、加工,而此時數控車床操作工人卻突然辭職回老家,關鍵時刻蔣孝春再次主動請纓,勇挑重擔。但此前他從未接觸過數控車床,也沒有師傅指導,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上班,他擠出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惡補數控機加知識,看書本、上網查、向從事機加行業的朋友請教,邊干邊摸索,在較短時間內就掌握了數控車工技能。不僅如此,他還大膽嘗試對數控車床的操作程序進行改進,將同一臺機床的班產量提高到原來的2.2倍,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每年可節約10萬元。為拓展連江公司生產能力,2011年公司又為連江公司增添了9臺數控車床,可除了他沒人能獨立操作,很多職工想學但不知從何下手,面對職工的畏難情緒,蔣孝春悉心勸導,從操作方法到程序應用手把手地教,耐心指導,有問必答。在他的帶動、指導下,已有9人能獨立操作數控車床,解決了瓶頸工序的難題,為連江公司的產能提升做出了極大貢獻。
    黨員本色顯風采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蔣孝春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本色,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在任磨工組組長期間,因其余組員都是女同志,修磨砂輪較吃力,為確保完成生產任務,他長期無償為組員們修磨砂輪,大大提高了小組的工作效率。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主動承擔了車工配磨工裝、芯軸,修磨拉刀等配修工作,這是一項非常零星、繁雜而幾近義務的工作。每當有職工找到他時,他都會竭盡全力地幫助別人排憂解難。遇到試制新產品或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他經常整天都做維修工作,但為了不影響生產進度,他總是自覺加班加點,每月他加工的產品產量達到了其他同工種工人的2倍。有人說,工人是計件計酬制,如果不做修配工作,他每月的收入起碼要多500元,他卻說,自己少拿點錢沒什么,把工器具修理好,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帶動一批人學到技術,公司發展了,大家都受益,這比一個人拿高工資開心多了。   
            近年來,在公司開展的降本增效活動中,他率先垂范,細心琢磨,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別人用過報廢的金鋼筆在他手里變廢為寶繼續使用;廢棄的液壓油在他這里重復利用,絲毫不影響加工質量;數控車床操作程序經他改進效率大大提高。
            經過15年的歷練,蔣孝春已經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學徒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多面手,他的朋友多次以高薪引薦他到沿海某企業,但他都沒有答應,他說是公司成就了自己的今天,只要公司需要我一天,就要為公司發一天光發一天熱。蔣孝春就是這樣用自己樸實的言行感染著每一位職工,無論黨員推優、勞動競賽或年度先進評選,他每次都被推選為先進個人,可他總是推辭,說公司給予自己的太多,讓出名額鼓勵更多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