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線工人——
精鑄車間的“光桿司令”
長征重工 閆東娟
如題,本文的主人公叫彭軍,男,41歲,是一名很普通的銑床操作工。初識彭軍是我來車間的第二天,全副武裝的他身材瘦小與面前操作的這個龐然大物比較起來是那么的不協調,但他嫻熟的操作卻使這臺機器在他的掌控下變的服服帖帖。工作間隙,簡單的攀談,這位師傅臉上總掛著陽光般的微笑,友好而和善。在長征重工精鑄車間僅有一臺銑床,也只有一個銑工,彭軍是個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
有擔當的“光桿司令”
車間所有尺寸不合規格且(或)表面不平的產品,都要經過他的手銑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且幾乎所有產品澆口的銑磨都要經過他把關,堪稱責任重大。聰明善悟的他自行設計的工裝夾具科學、巧妙、簡單、實用。另外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他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議也已被公司采用并運用到了實際生產當中。
憑著過硬的技術他時常挽救一些經打磨后依然不符合要求的異形產品。尤其是在轉軸產品的加工中,由于此產品外形結構復雜,尺寸要求高,打磨工在磨澆口時要打磨多次才能完成,有時甚至一不小心就把產品磨短了,造成產品尺寸不合格。面對這種反復打磨的情況,彭軍主動請戰自己設計工裝夾具。他設計的工裝投入使用后,每件產品經過一次機加,尺寸皆符合要求,實現了返修率為零的突破,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成本,也保證了產品質量。
熱心腸的“光桿司令”
用一位老技術工人的話說:彭軍這個人銑、焊、鉗樣樣俱通。急著發貨的車鉤產品,沒人鉚接他上;有的產品需要鉆孔,也是他一人統攬;有一次新來的模具有些問題,吃過中午飯沒有片刻的休息他就主動協助技術人員修改模具去了。經他改進加工后的模具,尺寸和形狀樣樣符合要求,并且制作出來的蠟模飛邊少,大大提高了蠟模的修型速度。在模具的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他也都是積極主動幫忙修理,使其變的操作靈活,拆裝輕松。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并且彭軍也是始終如一、不計報酬地堅持去做。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叫幫助別人提升自己,我不吃虧撒”。憑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高尚品質,這個“光桿司令”深受制蠟室姐妹和其它同事的歡迎和喜愛。
樂做“煮夫”的 “光桿司令”
由于妻子身體不好,孩子還在上學,這位“光桿司令”又是家里的頂梁柱。每天上班前給家人準備早飯,下班后毅然當起了家庭“煮夫”,平時還要兼任家里的“洗衣機”。在重慶這樣的家庭“煮夫”比比皆是,但能把工作做得這樣出色而又顧家的模范男人應該是鳳毛麟角,我們這位“光桿司令”就屬于其中一位。
在生產車間,什么活都能干、不講條件為大家服務的人,有,但不多。而我們這位“光桿司令”就代表了這樣一個平凡而普通的群體——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視車間如自己的家,點點滴滴,處處為企業著想;真誠樸實,時時與企業榮辱共存;任勞任怨,幾十年如一日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難道這樣的人不是最美最值得尊重、學習的嗎?